八年纪上<蜡烛>的背景资料和作者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3:54:06
还有课后字词的解释!!!!!!!!!!!!!!!!!!!!!!!!!!!!!!!!!!!!快
字词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

1、创作背景:《蜡烛》的写作背景:1944年9月,二战进入了最后的较量阶段,当时西蒙诺夫任军事记者,随苏联红军到南斯拉夫采写战地通讯。这篇通讯以现场目击者的身份,以“我们”(苏联红军)的口吻,讲述了在贝尔格莱德战役的最后一个小战役中发生的一个故事。
  1944年9月,前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2、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1915.11.28-1979.8.28)生于一个沙俄军官家庭,曾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他的成名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前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战争初期的抒情诗作,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如《等着我吧……》《打死他》《请你记住,阿廖沙,斯摩棱斯克的大道……》,在士兵中广为流传。剧本《俄罗斯人》(1942)歌颂经受了战争考验的苏联人民的精神力量。
  3、字词解释: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鞠躬:1弯身行礼 2小心谨慎的样子 。颤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1、写作背景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曰,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